在刚刚举行的阅兵式上尚红网 ,中国展示了四款全新的无人机,分别是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、无人僚机、无人空战飞机和舰载无人直升机。单从外形和编队来看,这些无人机不仅体型更大,隐身性能更强,而且功能更全面。更重要的是,这4款新型无人机被官方直接定位为“未来空军的倍增器”。这意味着,中国的空中力量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
新型无人机现在能获取的资料不多,就拿老大哥攻击-11来说,这款无人机的定位非常清晰,它既能打击,也能侦察,还能充当有人机的“忠诚僚机”。它采用无尾飞翼设计,内部设置了两个武器舱,从结构上就能看出,它不仅追求隐形,还强调在战斗中和歼-20这样的五代机配合。设计师邓帅曾经说过,GJ-11“既是传感器,又是弹药库,还是飞行员的助手”。换句话说,这架无人机不再是单纯的飞行器,而是作战体系的一部分。
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场景。一架双座歼-20带着几架GJ-11出击,歼-20的飞行员只需要控制整体战术,而无人机们会像“保镖”一样在周围护航。它们可以先行侦察,探测敌机的位置,然后迅速发起攻击。这样一来,飞行员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。甚至在未来,人工智能还可能让这些无人机具备自主决策的能力,形成真正的集群作战。
阅兵式上的称它们为“忠诚的僚机”。这个词看似简单,其实背后代表着一个很大的转变。以前的空军作战是以有人驾驶飞机为核心,无人机更多是辅助。但现在,无人机已经具备独立战斗和集群作战的能力,甚至能成为战斗机的主力伙伴。
除了攻击尚红网 ,还有几款无人机同样值得注意。FH-97的变体被认为是另一款重点机型。它和攻击-11的思路不同,更像是美国正在研发的“协同作战无人机”,强调在大规模战场中提供支援。再加上舰载无人直升机,中国在无人机的布局已经覆盖了陆、海、空多个方向。
这次阅兵展示的不只是单一的武器,而是一整套无人机作战体系。我们要看到,中国已经把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起来。按照设计师的说法,这些无人机可以实现毫米级的信息处理,能在瞬间完成态势感知和战术决策。这种能力在战场上的价值是巨大的。它意味着,作战速度会比以往快得多,敌方的反应时间会被压缩到最低。
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,我们再来回头看耿爽大使的话,就会觉得格外有意思。他在联合国安理会直接回应了西方的指责。耿爽大使直言,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了军事补给,战场的局势绝不会是现在这样。
这番话其实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。今天的俄乌战场是现代化无人机的实验场。俄军和乌军都在大规模使用无人机,几乎所有的战术都离不开无人机的参与。但我们要注意一点,那些无人机和今天中国展示的这些机型完全不是一个层级。俄罗斯用的大多是伊朗的无人机,乌克兰则依赖美国和欧洲提供的“自杀式无人机”。它们要么成本低,要么功能单一,很难形成体系化作战。
如果中国真的把像GJ-11这样级别的无人机交给俄罗斯,那战局早就改写了。乌克兰的防空网可能早就被压制,前线的部队根本撑不到现在。耿爽大使的话其实是在暗示:西方一直渲染“中国威胁”,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中国真正的军事实力。如果真动用了,中国早已改变战局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外界的确低估了中国的实力。美国和欧洲更多看到的是传统的装备,比如歼-20、东风导弹或者航母。但真正能决定未来战争走向的,往往是这些新型作战体系。无人机、人工智能、集群作战,这些才是改变战争形态的关键。
西方军方其实心里很清楚这一点。美国空军这几年不断强调“协同作战无人机”的概念,他们自己也在加紧研发类似的机型。美国希望未来的F-35能够带领无人机编队作战。但现在中国已经在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了4款新无人机,并且配合人工智能进行演示。这无疑会让五角大楼感到压力。
总之,耿爽大使说得没错,全世界都低估了中国军力。今天亮相的4款无人机只是冰山一角。未来我们看到的,可能是一个更加全面、更加智能化的中国军队。对美国来说,担忧才刚刚开始。
来源:《看阅兵|多型无人机亮相阅兵场》 北京日报
全胜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